作为非公有制经济大省,浙江是全国“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起步最早的省份之一,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一直走在前列。目前,全省已有29.2万家非公企业建立了党组织,组建率达89.5%;从业人员30人及以上非公企业中,有党员的占99.41%,基本实现2012年年初确立的“组织覆盖、工作覆盖”的目标。
浙江省委去年就提出,“要领先领跑,力争创造非公企业党建的‘浙江标准’,为全国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提供借鉴和启示”。
红色覆盖民企
吃企业的闭门羹,这在现任宁波市北仑区委组织部组织科科长朱朝寅的职业生涯里,次数并不少。朱朝寅说:“北仑区民企多,外企也多,可前几年我们想要在这些企业中建立党支部,难度非常大。在他们看来,党组织和非公企业八竿子打不着。”
这不仅仅是北仑面临的问题。近年来,浙江省非公企业发展迅猛,目前全省共有非公企业33.8万家,从业人员1223.9万人。如何扩大党在非公企业的组织覆盖面和工作覆盖面,成为新课题。
服务,成为各地的突破口。
北仑区大港社区以社区党委为领导核心,主动搭建服务平台,使政府、社区、企业、员工4个主体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在民主的基础上更多地解决民生问题。
台州市路桥区根据地域、行业、产业的特点和条件,采取编组共建、行业共建、村企合建的方式,灵活设置党组织,使越来越多的流动党员有了“家”。
湖州市吴兴区提出,所有特色产业集聚区都要建立区域性党组织,织里镇商会党委下辖27个党支部,使乡镇商会党组织建设和发展有了新的触角,乡镇商会服务企业转型升级和社会管理创新有了新渠道。
党员奋勇争先
在浙江梦娜袜业股份有限公司,“党员”是一个无处不在的字眼。
党员公开承诺墙、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各党支部积极参与公司党总支开展的竞赛活动,通过增强党员职工的先锋模范意识,引导党员在重点工程建设、技术攻关、产品研发、拓展销路等方面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形成你追我赶、争先进位的良好局面。
“党建强、发展强,这话一点不假。”大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鑫林说。在他的公司,党员人数从2004年建党支部时的4名,发展到如今的45名,公司的绝大多数骨干是党员,核心作用十分明显。他说:“在我们义乌,‘两新组织’的党员已经被动员起来了,大家立足岗位,克难攻坚,勇往直前。”
去年以来,全省非公企业党组织和党员职工共提出合理化建议21.8万条,开展技术革新项目5.3万个。全省建立企业关爱基金303个,落实关爱资金3717万元;组织8583个企业党组织与7078个村(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目前,全省9723家行业领军、龙头企业和新社会组织被确定为浙江省“党建强、发展强”先进企业重点培育对象。
创新永无止境
2003年,浙江省委制定出台《浙江省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工作暂行规定》,首次将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纳入制度体系。
2011年7月、8月,以“红色堡垒、红色计划、红色接力、红色在线、红色互动、红色示范”六大系列红色行动为总载体,浙江省全面组织开展“集中攻坚月”专项行动,强力推进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工作,具有浙江特色的“两新组织”党建品牌开始形成。
同一年,浙江“两新党建”官方微博设立。在此之前,网上党校、开展网络支部学习、建立党建QQ群以及探索开展网上宣传党建知识、受理入党申请、接送组织关系等做法已在全省各地推广。
2012年10月,重新修订和完善的《浙江省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工作规定(试行)》印发,这是浙江省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不断走向规范化、完善化的重要标志。该规定明确了非公企业党组织的功能定位和六大主要职责,突出了加强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提出了一些更有针对性、操作性的工作举措,比如建立党组织负责人报告工作、述职评议制度等,以建立一支高素质党务工作者队伍。
创新无止境。目前,按照中央和省委的总体部署,浙江省“两新组织”党建标准化建设工作正在有序展开,以指导非公企业党组织明确创建目标和整改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