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党建工作调研
(2013年第1期)
汇川区新经济组织党委办公室 2013年7月3日
编者按:本期调研报告是新经济组织党委通过为期一个月的基层组织走访调研,在充分掌握基层组织现状后而形成。调研报告对基层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建议和帮扶措施,对上级党组织决策和促进基层组织建设走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之路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于非公党建工作的调研报告
为加强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切实改进非公党建工作现状,汇川区新经济组织党委于2013年5月10日召开党委会议作出安排,把班子成员分为6个挂帮小组,从5月15日起至6月15日止,对党委直属基层组织开展为期一个月的调研考察,切实掌握基层组织的第一手真实资料。
6个挂帮小组采取登门走访、召开党员座谈会、企业投资人见面会等多种形式,对基层组织现状、阵地建设、制度建设、队伍建设、作用发挥、群众反映六个方面情况进行了实事求是的考察。6月21日,又召开党委会议对调研情况进行了汇总、分析、评估和研究,针对存在问题制定出相应的帮扶措施。
一、基本情况
新经济组织党委成立于2003年6月16日,根据区委对全区非公党建工作的责任划分,目前党委主要负责汇川区中心城区的非公党建工作,现有29个直属基层组织(含3个二级党委、1个党总支、25个党支部),现有正式党员367名、流动党员14名,本年度即将培训入党积极分子54名。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方面来分析。
内部因素方面,主要存在五个方面的主要问题。
问题一:党员人数偏少。如“遵义康泰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有职工380人,仅有正式党员13人;“遵义老村长食品有限公司”有职工258人,仅有正式党员7人;“贵州珍酒酿酒有限公司”有员工600多人,仅有正式党员40人;“北京华联超市”有1200人从业,仅有正式党员17人;又如由国企改制为民营的“贵州长征开关制造有限公司党委”只有正式党员39名、“遵义长征电器制造有限公司党委”只有正式党员30名、“遵义长征电器开关设备有限公司党委”只有正式党员29名。总体来看,企业党员与职工总人数占比偏少,几个企业党委的党员人数与建立党委的要求也存在一定的差距。
问题二:党组织覆盖面不足。近几年来,在汇川区委和基层党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区非公党建工作覆盖面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拓宽,但仍有相当一部分非公企业没有党员或只有个别党员;调查发现,部份企业中有相当数量的年轻员工、优秀员工入党积极性并不高,导致党的新鲜血液难以补充,党员结构呈老化状态。据统计,截止目前,汇川区私营企业户数已达3033户、雇工人数25550人;个体工商户数达14135户、从业人员32376人;目前新经济组织党委在汇川区中心城区组建的基层党组织为29个,其他乡镇的非公企业党组织没有明确的统计数;对比全区非公经济组织的数据,党组织覆盖面已明显滞后于非公经济组织的发展速度。
问题三:党组织基础薄弱、党建工作开展难。目前我们党委系统只有“遵义长征电器制造有限公司”和“贵州珍酒酿酒有限公司”的党组织负责人是由企业负责人担任,而大部份非公企业党组织负责人是由中层管理人员兼任。与传统的国企相比,非公企业具有自发、多样、松散的性质,职工队伍具有结构复杂,流动性大的特点,企业投资人重经济、轻党建的问题较为突出。调查发现,部份非公企业虽然建立了党组织,但由于企业党组织负责人与企业主是雇佣关系,担任党务干部只是名义上好听而没有实际利益,党组织在企业中的话语权很低,因此党组织在选择活动方式、活动时间、活动内容时,往往受到企业主的限制,导致党组织的基本制度如“三会一课、民主评议、民主生活会”等流于形式,党建工作空白点和薄弱环节很多。
问题四:党建工作质量不高。一是部份基层组织负责人存在认识误区,认为企业属于私人所有,党组织只要配合老板搞好生产经营、依法纳税就行,对党组织在企业中的政治核心和政治引领作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导致企业党组织缺乏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二是部份基层组织负责人的责任心不强、能力有限,党组织原始资料不健全有的甚至丢失,党建工作始终处于被动状态,只是在上级党组织有安排时才临时应付;调研组对一些党组织负责人提出“如何结合企业实际开展党建活动”的问题,这些党组织负责人呈现迷惘状态而无法回答,有的则坦言根本不知如何开展工作。三是党员教育管理难。由于非公企业中党员流动性很大,部分党员打工意识和临时心态较浓,对政治学习、理想信念、集体荣誉感缺乏应有的热情,参加党组织活动的意识越来越淡化,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难以发挥。四是组织活动开展难。由于企业投资人对党建工作采取消极或不支持的态度,相当一部分基层组织成为没有党员活动室、没有活动经费、没有学习资料、没有党组织及党员管理台帐的“四无支部”;有的企业生产分班次,党员难于集中,造成支部生活时断时续,有的甚至三、四个月都不能开展一次活动,即便开展活动,流于形式的现象也较为普遍,党员教育管理难度很大。五是部份党组织名存实亡。如“遵义长征铸造有限公司党支部”,企业已破产拍卖,党员流失到其它企业打工,党组织已名存实亡。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被大打折扣就成为必然。
问题五:经费保障问题。由于新经济组织党委的特殊性,难以对基层组织提供经费支持,很多非公企业也没有把党建经费列入预算;调研组在“汇川区卫生工作者协会党支部”、“遵义天义利威机电有限公司党支部”考察时了解到,由于企业经济效益下滑,职工生存都成了问题,企业更不可能向企业党组织提供经费支持,基层组织在阵地建设、党员教育培训、开展活动等方面陷入一种“搞服务无实力、办实事无财力、党员干部说话无气力”的尴尬境地。
外部因素方面,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
问题一:非公企业投资人对党建工作存在认识误区。部份企业主对在企业中搞党建工作的认识和心态比较复杂,少数企业主出于对党的朴素感情和信任,认为"党组织"是一块金字招牌,出于“名”的需要欢迎在企业中建立党组织;但也有相当数量的企业主认为企业资产属个人所有,对在企业中开展党建活动存在“四怕”思想,一怕建立党组织会加重企业负担、干扰企业发展;二怕党组织干预企业生产经营、损害企业利益;三怕党组织篡夺企业行政班子的领导权;四怕党组织活动多、拉拢职工人心、对自己不利。因而对在企业中开展党建活动持“没必要”和“可有可无”的消极态度。
问题二:非公经济的性质决定了党建工作难做。一是非公经济具有私有性,员工具有“雇佣”性,企业主对企业拥有绝对的领导权,党组织的作用发挥有限。二是非公企业中的党员受雇于企业主,每天都要看老板眼色行事,所作所为受制于企业主,理想信念、个人目标与入党之初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为生存或为改变生活质量成为第一追求目标,党员先进性自然难以体现。
问题三:党组织在非公企业没有地位。虽然在《党章》、《公司法》中对非公企业设置党的组织作出了明确规定;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中对非公企业党组织的定位和作用也进行了明确,但具体到各地的实践中还是缺乏操作性强的措施;更由于宣传不到位,有的企业主更不知中办发《意见》为何物;总体看,党组织在非公企业中的地位并没有得到明显改观,开展党建工作总感到腰杆不直、底气不足。
问题四:企业规模小、不稳定、制约和影响党建工作。就我们党委系统而言,各党组织所在的企业以小规模居多,企业党员数量比较少,党组织基础相对薄弱,党员“朝增暮减”的现象比较普遍,致使部分企业党组织组建后得不到巩固,党建工作开展很难:一是发展党员难。第一个原因是由于非公企业的不稳定性,申请入党的员工较少,就算有少部份员工要求进步,企业一般很难给出时间让其参加上级党组织的集中培训;第二个原因是发展党员过程中,党组织要对家在异地的发展对象进行考察,但由于没有经费,外调考察难以进行;第三个原因是发展党员周期较长(一名员工从到企业工作到被党组织吸收为预备党员的过程至少需要二至三年时间),而很多员工在一个企业连续工作三年以上的很少。二是党组织关系接转难。《党章》规定,有正式党员三人以上的企业应当建立党支部。但在实践中,三人以上能同时转来正式组织关系的不多,有的即使将组织关系转来可时间不长又跳槽另谋生路,党员数量的不断变化使组建党组织的空间相对缩水。组织关系接转难还有以下因素:1、出于个人利益考虑,不愿接转组织关系,这部分党员的户口主要在街道社区;2、感到在私营企业工作不稳定,不想把组织关系转来转去;3、认为自己到私营企业工作的目的是为了赚钱,过不过组织生活无所谓;4、接转组织关系手续多、怕麻烦;上述种种因素是造成大量荷包党员的重要原因。三是企业党组织开展活动首先要考虑业主的态度,满足于“围着转”’、“跟着干”;就党建抓党建,务虚多,实干少,与生产经营结合不紧密;开展工作就事论事,简单说教,政治性太强,缺乏与员工的亲和力,吸引力、凝聚力;党员在目前就业比较困难的情况下,首先要考虑的是“生存”,比较珍惜“饭碗”,从而对企业主产生一定的依赖性,党组织作用发挥受到很大制约。
三、思考、对策与建议
开展非公党建工作,是增强和扩大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重要保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应作为首要任务和突出重点。
(一)加强搞好非公党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随着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必将进一步快速发展和扩张,这意味着将有越来越多的人员和党员会转移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就业。因此,党的各级基层组织要有责任感和紧迫感,非党建工作要敢于突破传统格局的影响,在理念和思路上要结合本地实际有所创新,大胆地闯,大胆地试。
(二)加大非公企业党组织定位和作用的宣传。一是通过举办培训班、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非公企业投资人宣传《公司法》、新《党章》、《中办发意见》的相关规定,让企业投资人理解“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是党在企业中的战斗堡垒,在企业职工群众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在企业发展中发挥政治引领作用”这一个定位和两个作用的科学内涵,有利于企业党组织理直气壮地开展工作。二是要对投资人做好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让其明白非公党建工作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只有把党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保障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非公企业发展的最大资源,才能抢占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制高点。
(三)帮扶基层组织、走规范化之路。一是按照党委确定的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标准,明确细化基层组织的职责和目标。二是由党委统一制发各种党建制度、三会一课记录本、党建活动记录本、党建工作管理台帐等规范化的党建书式资料和提供上墙资料。三是由各挂帮小组登门指导,手把手地教,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切实改变基层组织不知怎么搞工作的迷茫状态。
(四)改变党员教育形式和手段。应紧随信息时代的发展步伐,采用高效便捷、生动形象、内容鲜活的教育载体。一是适时组织基层组织书记走出去学习,特别是与一些大型企业、外资企业集中地区的党组织进行学习交流,从而提高基层党务工作者的理论水平和工作方法。二是对传统教育方法进行改良创新。如党课内容应切合实际地增加人文知识的分量,授课方式应灵活生动,通过课题互动、主题讨论、组队辩论、观看红色主题声像资料等形式,摆脱单纯理论学习的枯燥感和单调性,增加党课的活力和吸引力。三是通过短信、语音、博客、电邮、党建网站、学习园地等现代科技手段创新学习教育方法和扩大覆盖面,把理论学习转换为身边可触及、可感知的事物,使“要我学”的被动形式转换为“我要学”的主动形式。
(五)制度层面应进行完善。党委应在实践中逐步建立健全一系列必要的制度。一是建立基层党建工作备案制度。应做到“三有”,年度有规划,季度有计划,月度有安排。二是建立党员培训制度。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全系统党员都应轮流接受党委业余党校的系统培训,提升党员的综合素养。三是建立考核制度。党委挂帮小组每年届终期间要登门走访基层组织,采取听汇报、查档案资料,看实际、找问题、作反馈等方法,严格按目标管理及评分标准对基层组织进行量化评定,确保各项制度落实到位。
(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调研。党委每年应开展一至二次基层组织现状的摸底调查,然后进行具体分析和研究,对确实特别困难的基层组织拨付专项补助经费提供支持。
(七)加强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严格按照规范化标准加强党建示范点建设,在党委确定的党建示范点建设完毕后,及时组织全系统党务工作者到示范点参观学习,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
(八)用更高层面的评选表彰引导非公企业投资人支持党建工作。为更好地推进非公党建工作的开展,建议区委每年开展一次规模较大的评选活动,对支持非公党建工作、为企业党组织提供办公场所和经费保障的非公企业投资人进行表彰,充分引导和调动企业投资人支持非公党建工作的积极性。
(撰稿:汇川区新经济组织党委 杨飞翔 摄影:杨晶晶)